白宇飞:发展冰雪运动激发市场潜力

白宇飞 2024-12-25 07:57:05

在北京冬奥会带动下,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呈现参与群体范围大、赛事活动数量多、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冰雪运动快速普及带动相关消费不断走热。2023—2024冰雪季,我国共举办21项国际冰雪赛事、82项全国性冰雪赛事;参与冰雪运动项目人次破亿,各类冰雪运动消费超1500亿元。随着冰雪运动、冰雪赛事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冰雪消费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冰雪运动有益于培育多元消费场景。冰雪项目优势在于运动参与的消费场景多元化,既有因个人爱好而购买冰雪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有出于单位团建、家庭休闲、亲子陪伴等考虑的团体消费特征。家庭参与冰雪运动成为促进冰雪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冰雪运动体验有利于提升长期消费黏性。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项目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经过近几年的布局,在直接冰雪资源相对匮乏的南方市场,消费者通过室内雪场、冰场和滑雪模拟机等设施体验冰雪运动,可以更加便捷地协调冰雪运动参与的时间安排及经济投入,使冰雪消费体验和消费黏性得以长期维持。广东广州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浙江杭州将建占地近80亩的旗舰型室内雪场。

冰雪运动能够惠及较长的消费链条。参与冰雪运动需要购买滑雪板、滑雪杖、滑雪鞋、护具等运动装备器材,还需前往雪场、冰场等专业运动场地,产生门票、装备租赁、教练指导等费用,从而形成上下游贯通、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的冰雪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到2027年和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将分别达到1.2万亿元和1.5万亿元。

北京冬奥会后国内冰雪消费市场已经历完整的冰雪季周期,各地通过冰雪运动、冰雪赛事拉动冰雪消费,涌现出许多创新做法与实践。

立足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冰雪消费市场。在地理、海拔和气候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的地区抢抓冰雪消费爆发增长期,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改善加快培育冰雪消费市场。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近年来不断完善雪场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改造提升20多条雪道,总滑行长度超60公里;2023—2024冰雪季,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累计接待滑雪人数约47万人。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设施全面升级,雪道增至70多条,总床位数增至约9000张。

深耕赛事经济激发冰雪消费动能。借鉴北京冬奥会成功经验,以冰雪赛事带动和转化冰雪消费受到广泛重视。黑龙江以筹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为契机,积极承接全国滑雪登山冠军赛、全国冰壶锦标赛、全国大众滑雪技术达标赛、大众速度滑冰公开赛等多项赛事。冰雪赛事的带动、政策的扶持以及积极的营销推广,推动黑龙江冰雪经济厚积薄发,2023—2024冰雪季游客人均消费较上个冰雪季提升22.5%。2024—2025冰雪季期间,哈尔滨将设置“逐梦亚冬”“燃动尔滨”“共享冰雪”“上合体育”4个板块148项赛事活动。

科技赋能改善冰雪消费体验。河北崇礼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赋能促进冰雪消费,2023—2024冰雪季滑雪场进场数据超396万人次,当地滑雪场打造“5G+智慧雪场”,随行游客可在大厅内实时跟踪滑雪者位置,并通过全景VR平台观看滑雪直播,实现沉浸式体验。南方一些地区也借助新科技和新技术发展VR模拟滑雪等多种冰雪体验运动。

融合发展释放冰雪消费潜力。推动冰雪赛事与文化、旅游等融合,进一步释放赛事经济潜力,扩大冰雪及相关消费。依托冰雪赛事,一系列“赛事+”产品竞相涌现。内蒙古举办常规滑雪竞技赛事和群众活动的同时,打造泛赛事活动,融入民族风情体验、冰雪民俗节庆等多种元素,让消费者有更加多元的体验,促进冰雪消费不断升温。

(作者系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