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边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吴佳佳 2024-12-14 14:28:15

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瞭望周刊社主办的“边疆地区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课题研讨会日前在海南博鳌举行。研讨会邀请政产学研的各界代表,以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策勒为代表的边疆地区近年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共绘边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自2017年起,天津市津南区与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正式建立结队关系以来,津南区的生态、科教、会展等独特优势与策勒县的文旅、农业、矿产等独特资源深度融合,推动策勒县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天津市津南区委常委、副区长杨阳在研讨会上表示,对口支援策勒县是津南区的重要政治任务。天津立足策勒所需,发挥津南所能,积极探索产业支援、民生支援、智力支援,一批批援疆干部为策勒发展贡献了力量,津南区也同策勒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策勒县委书记贺山峰介绍,策勒是中国红枣的原产地,还有石榴、蟠桃、和田土羊、牦牛、藏香猪等系列特色农产品。津南区对策勒的长期帮扶,为策勒县取得发展改革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目前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区内已建成纺织印染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光伏产业园与物流园。

对于边疆地区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理事长张天佐指出,我国农产品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这也说明我国主要农产品总量、人均占有量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乡村振兴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边疆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产品品质与特性都具有独特优势,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选取并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认为,边疆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要坚持以标准化为核心,建设农产品质量保障链,保障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特色性。从种源开始,到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摘、收、产各环节,均要实现标准一体化。

对于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原司长高延敏认为,策勒县红枣等农产品产量有限,集中度不足,难形成加工规模,溢出效应有限。策勒县可考虑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兼并重组等手段横向联合,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加快形成红枣行业龙头企业。(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