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国内三大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杨阳腾 2024-11-30 22:33:00

11月29日,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对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三大区域的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本科生就业及区域流动变化、专业调整趋势及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

图为《报告》发布会现场。

《报告》显示,粤港澳、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优势明显的三大区域,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寻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总体来看,高等院校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等地区的发展建设中扮演着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与2018年相比,粤港澳、京津冀和长三角三大区域高等院校规模略有增长,本科在校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2年,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本科院校数量分别为105所、204所、247所。其中在粤港澳地区,广东省本科院校数量由69所增加至72所;而香港地区稳定在23所,澳门地区稳定在10所。2018-2022年间,广东省在校生规模从1963170人增至2646303人,增长率34.80%;香港在校生规模从100866人增至102533人,澳门在校生规模从32623人增至43487人。京津冀地区在校生规模从2460913人增长至2987060人,增长了21.38%;长三角地区在校生规模从4482634人增长至 5560024人,增长了24.03%。

《报告》称,依托珠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发展及广东省高质量建设持续推进,广东省对生源的虹吸效应持续凸显,在校生规模增长率位于三大区域之首。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起薪“双高”;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比例高,体现出其较强的就业吸引力。

《报告》显示,2021-2023届广东省本科就业毕业生在本区域就业的比例为92.5%,显著高于长三角的86.3%和京津冀地区的63.9%。同时,广东本地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50.1%来自区外,也显著高于京津冀(2021-2023届为45.1%)和长三角(2021-2023届为35.5%)地区,显示出广东省对区内外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分配和变化趋势反映着各区域在教育资源投入上的策略和优先级。《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省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31984.09元,在三大区域主要省市中排名第三,较上年有显著下降(-10.31%),这或与广东省在校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关。京津冀地区,北京市生均教育经费为62230.62元,虽较上年减少4.82%,但仍是全国最高的区域;天津市(18637.96元)和河北省(19864.66元)的生均教育经费增长显著,分别增长了4.94%和5.52%。长三角地区维持稳定增长,反映出该区域为维持高等教育质量所做的持续努力:上海市(42309.82元)和安徽省生均教育经费(17334.25元)同比增长明显,分别增长了2.14%和3.69%。浙江省生均教育经费为21392.51元,下降了2.55%。江苏省(27052.7元)表现出5.64%的显著增长,增幅居三大区域主要省市之首。

“学科专业的结构和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韩蔚表示,高等教育专业能否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迎合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人才的多重应变处理能力,已成为高校实现以服务求支持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