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22:34:44
金秋时节,油城大庆叠翠流金,硕果盈枝;万亩盐碱地水稻、万亩板蓝根、万亩月见草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挂图作战,压茬推进……近年来,大庆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己任,不断强化能源保障作用,紧密对接黑龙江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布局,致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用实绩夯实奋进之基。
大同区是大庆市农业大区,有盐碱地面积8.69万亩,盐碱地资源丰富。在大同区双榆树乡173泡盐碱地开发现场,放眼望去,连片的水稻根强苗壮,长势良好。
“沉睡”的资源被唤醒,“白碱地”变成了“肥水田”,从根本抑制了区域盐碱地的持续恶化,生态账亮眼的同时,经济账也十分可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开始大同区在“不毛之地”开垦出万亩良田,三年三期从实验到推广,共开发盐碱地7479.51亩、新增水田5561亩,通过符合大同区盐碱地特性的“盐碱地改良八法”技术,不仅实现了pH值和盐量“双下降”,还实现了有机质含量和亩产量“双上升”。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基地坐落在大同区高台子镇,该项目是黄和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的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项目成为世界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填补国内户外实证实验的空白。
这个项目被列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重点项目,以推动光伏、储能行业发展为目标,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实证、实验、检测等服务,是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计划总投资57.3亿元,分五年五期建设,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约640种,折算规模约105万千瓦,全部建成后每年折算减少碳排放约140万吨,预计年产生实证数据约20TB,投产后年产值可达7.11亿元,利税1.91亿元。
走进位于大庆市龙凤区的光明产业园区,入驻其中的制造业、化工业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6月份正式动工,今年年底试生产。预计抗氧剂产品满负荷生产能达到4万吨/年,达产后的年产值能达到20亿元,同时解决就业超过400人。”大庆汉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卓军说,该项目将填补黑龙江省抗氧化剂产品生产领域空白,不仅实现了抗氧化剂产品全产业链的完整闭环,更打造了国内同行业在该领域最长产业链。
龙凤区是大庆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其中,辖区内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已形成油、化、纤、肥、塑一体化生产格局,现有生产装置和辅助装置153套,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年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四大类产品300多万吨,可生产62个品种、330个牌号的产品。上半年,大庆市龙凤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发展势头迅猛。
依托中石油大庆石化的地缘、原料等优势,大庆市龙凤区围绕“油头化尾”做文章、寻出路、找缺口,延伸产业链条,增强石化关联产业竞争力。近年来,依托与石化公司成立的改制公司,龙凤区精准对接石化关联产业企业,成功引进大庆海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树脂、大庆汉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7.5万吨化工新材料等“油头化尾”项目30个,投资总额141亿元,关联企业得以迅猛成长,构筑起业态新、结构优、产业多元的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优化资源配置,将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大庆石化化肥运行部4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项目现场,几位工作人员指着身后的大装置自豪地说,该项目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炼油化工和新材料板块的首套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项目投产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科技创新,大庆石化加大“双碳”项目推进力度,制定碳减排总体方案,以节能提效,清洁替代,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如何将废弃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CCUS技术给出了答案。大庆石化利用旧尿素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压缩机,在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段出口设置干燥器,干燥脱水后的二氧化碳经压缩机三段和四段升压至14.7兆帕,将合成氨装置的副产品转化为体积占比大于99%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今年5月15日,大庆石化40万吨/年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全面建成。
作为集炼油、化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石化生产企业,大庆石化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结合提质增效专项工作,把节能降碳贯穿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形成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