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00:12:12
记者9月19日在“高质量发展在申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静安区专场上获悉,上海静安区正努力打造成为新一轮全面开放的功能高地、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重要门户。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说,静安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大局,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走稳走好具有静安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静安区是上海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静安又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42亿元,连续七年保持中心城区第一。在此之前,位于静安区的上海恒隆广场在2021年贡献了101.4亿元的总税收,成为上海首幢“百亿楼”。
“我们始终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提升经济密度的路径选择。”于勇说,去年,静安区亿元楼达82幢,其中月亿楼10幢、百亿楼1幢。目前,静安正着力打造“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楼宇经济大格局,“十四五”内亿元楼总量将有望突破100幢。同时,高能级总部经济集聚是静安区开放经济的压舱石。静安区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0家、民营企业总部23家、贸易型总部14家,有外资研发中心10家,总量位居中心城区前列。近年,静安区围绕提质扩容和赋能增效,不断完善总部经济促进政策,加强对总部企业的服务保障,持续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
“一方面,聚焦跨国公司,支持中国区总部向亚太、全球总部升级,鼓励单一功能总部向叠加新型贸易、投资决策、资金管理等多功能复合型方向升级。另一方面,聚焦本土企业,着力吸引更多国内企业总部或二总部、海外总部落户静安,积极打造市北园区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集聚一批标志性、高能级民营经济头部企业和功能机构。”于勇说。2018年,静安区率先提出了“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目前,静安区已集聚全球服务商机构达78家,其中全球高端专业服务机构43家,他们为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市场、为本土企业开拓海外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静安区进一步发力高水平开放。南京西路是上海顶级商圈之一,集中了20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70%以上是国际知名品牌,是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商业街区。南京西路商圈去年零售总额达800亿元。在此基础上,静安区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南京西路商圈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在全市率先建成“千亿商圈”。
高品质载体是高质量发展的承载空间。静安区地处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近年,静安区以城市更新驱动发展空间扩容、产业迭代升级。静安区长王华透露,“十四五”以来,静安区已拓展超过130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面积。打造了一批功能复合、业态高端、要素汇聚的商务商业综合体涌现,加快产业功能迭代更新。如,南京西路地区,锦沧文华广场由上海早期知名五星级酒店变身为高品质甲级写字楼,中国内地第一家四季酒店正在由单一酒店改造成为集高端办公、酒店、商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未来,城市航站楼、梅龙镇广场、摩士达商厦等楼宇也将展现全新面貌。
静安区的中环两翼地区曾是典型的上海老工业基地,静安区盘活利用这些工业遗存,注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功能,推动老工业区焕发新生机。如,大宁地区盘活上海第一机床厂等存量工业资源,聚焦影视电竞、芯片设计、智慧健康等新兴产业,打造了“科创+文创”特色产业园区;市北国际科创社区保留占地约4万平方米的彭浦机器厂原址建筑,同时建设130米高的商办楼宇,加快布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走马塘地区、鼓风机厂等地块将在保护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创新浓度。
于勇表示,新征程上,静安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成为典范”。一方面,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以静安全域为范围,创建“优质产品进口示范区”,努力打造“具有高能级、强辐射、国际竞争力强的进口贸易枢纽、优质进口产品集散地”和“进口贸易制度创新高地”,更好体现静安在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和担当。(经济日报记者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