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黄骅港首获“中华环境优秀奖”

王胜强 2022-08-17 17:46:22

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我国煤炭吞吐量位居第一的河北黄骅港运营企业名列其中,获得“中华环境优秀奖”,评奖组委会透露,这是此奖项设立22年来唯一入选的煤炭港口企业。

“中华环境奖”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性奖励,于2000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届,旨在宣传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生态环保成功实践,为提升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港口,近两年煤炭吞吐量均超2亿吨。港口运营方、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海深介绍,自港口运营初期,煤尘、含煤污水等环境治理便成为首要问题。为此,他们持续保持环保高投入,创新研发多项环保技术,不断向创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目标迈进。

针对煤尘污染,企业近5年环保投入超5.6亿元,并引进人才成立专业研发团队。经研究探索,采用了“储煤筒仓”等国际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推行了“本质长效抑尘系统”等全工艺流程的环保科技创新,破解了煤炭港口起尘机理复杂、起尘环节多且分散、北方冬季洒水受限等诸多行业治污难题,实现了煤港粉尘“近零排放”目标。2017年又投资550万元建成“煤粉尘回收处理车间”,将收集的含煤污水残渣、堆场清扫煤尘、除尘器回收煤尘等压制成煤饼出售。这样,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防止了煤尘、煤泥露天堆放二次污染,每年减少煤炭货损2.2万吨,节约资金340万元。

针对含煤污水,先后建成3座煤污水处理站,投入4158万元建成“两湖三湿地”。含煤污水经处理站处理后,输入“两湖三湿地”沉淀过滤,彻底解决了煤港常见的暴雨天气含煤污水排海污染难题,实现港区污水零排放。“两湖三湿地”每年回收利用的货轮压舱水、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淡水资源超400万立方米,可应用于港口绿化生产,每年节约用水成本超1800万元。

针对港区绿化难问题,着力改善生态体系。“两湖三湿地”中,“莲园”“和园”两个生态湖,以收集货轮压舱水、电厂海水淡化水、清洁雨水、中水等为主;“涟珠园”湿地、“汇芳园”湿地和西湿地,以接纳处理港口生产废水、含煤雨水等为主,兼具调蓄洪涝功能。以“两湖三湿地”为核心,在港区打造形成了水域面积约70万平方米、蓄水能力120万立方米的生态水循环系统。在此基础上,企业聘请专业设计院科学制定景观绿化方案,累计投入近2亿元,改善港区盐碱化土壤,建成180万平方米绿地,实现可绿化用地全覆盖,港区生态绿化率超30%,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

经综合检测,黄骅港碳减排量、粉尘监测值、综合能耗等生态环保指标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