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11:23:35
临近春节,年味渐浓,东梁村高低错落树枝上挂满了鲜红的灯笼。在这座新疆伊宁市哈尔墩乡的“城中村”,喜庆气氛蔓延在各个角落。“初步估算,去年东梁村人均收入已经突破2万元,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马勇说,“东梁村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这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啥样?近日,记者深入东梁,发现“三变”。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东梁村人均耕地1.5亩,在当地比较少。如何走出“人多地少”的增收困局?东梁村党支部认为,要改变传统的靠土地的增收方式。2020年,村里与伊宁市城投集团合作,开发建设东梁产业示范园,去年投入使用,吸引了51家企业入驻,创造了2500余个就业岗位。
阿依迪娜·热合买提是东梁村第一批到伊犁康乐服装有限公司工作的农民,缝纫技术越来越熟练,目前月收入超过5000元。如今,许多村民像阿依迪娜·热合买提一样,通过在东梁产业示范园工作,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致富热情更加高涨。
耕作由粗放变精耕
喀尔墩乡的库克兰木蔬菜基地有1000多座温室大棚,地跨东梁村、花果山村片区,蔬菜供应量占到了伊宁市30%,成了东梁村人的重要“务农”场所,村党支部鼓励和引导村民开展精耕,在有限的地里“刨”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东梁村引进技术人员和种植能手,带动村民们从事特色种植。目前,库克兰木蔬菜基地已由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发展,去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全村有145个村民从事设施农业种植或是与之相关的工作。村民赵世华承包了7座大棚,去年种了草莓、西红柿、黄瓜、辣椒4种果蔬,初步估算约有24万元的进帐。
小巷道变身“网红街”
在东梁村一巷,既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有着南方小镇的精致,不时看见游客徜徉在巷道。东梁村党支部提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不仅要有效打造特色东梁,更要在特色中获得效益。
村民阿里木江·阿布都是当地有名的沙粒画匠,去年带着徒弟们在村里画了30多幅墙画,这些画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他建了沙粒画工厂,每年卖画能挣百万元。
在东梁村,村民们各显其能,把自己制作的民族手工刺绣、手工服饰、手工艺品展列在家中,供游客选购。凉粉、面肺子、烧烤、面点,纯手工冰激凌、卡瓦斯、酸奶刨冰、水果榨汁等特色传统小吃摊分布在小巷各处。
东梁村把古典与现代结合、把美食与文化结合、把产业与旅游结合,一条条巷道逐渐成了“网红街”,吸引着大量的人群来此打卡,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通讯员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