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11:20:23
企业获认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最高可获800万元资助;服务商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最高可获项目额25%的奖补……1月14日,广东东莞市发布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东莞立足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竞跑“双万”新赛道正式发布的第一份文件。
数字经济正当“风口”,东莞此次新政聚焦数字经济,提出了领先全国全省的发展目标。在电子信息制造的强力带动下,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跻身数字中国指数第7名。此次一号文更提出目标: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聚焦数字经济,既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表示,一方面,东莞以制造业立市,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是全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在追求效率和品质的数字化时代,数量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尤为迫切。另一方面,近年来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具有硬件制造、链群集聚和市场规模等三大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抓住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机遇。
让企业转型“愿改、敢改、会改”,让产业发展“有市场、有需求、有信心”,是东莞此次新政的着力点。
刘光滨介绍,政策构建起梯次推进、良性循环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注重分类施策,将龙头企业打造成为引领转型的标杆示范,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全链条转型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共性、通用、低成本转型方案,激发各层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动力。到“十四五”期末,东莞将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引领带动超过15万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莞企拓斯达展厅内的智能工厂模型。(郑杨摄)
新政还突出“莞味”,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服务体系。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家具等5大产业集群率先转型,引导优势产业“一群一策”进行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占有率。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问题,通过搭建“赋能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服务商”三级服务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降本减费增效。
东莞将推动华为等平台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资料图)
引人瞩目的是,此次新政拿出“干货”,统筹不少于100亿元财政资金以及稀缺的优质产业空间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这100亿元财政资金都是市镇两级‘实打实’的投入。”刘光滨介绍,100亿元包括市级产业扶持资金三年不少于60亿元,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切块安排不少于30亿元,园区和镇级扶持资金不少于28.9亿元等。空间保障方面,明确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工改工”改造空间优先保障数字经济增资扩产项目落地,为高成长性数字经济项目提供充裕保障。
据介绍,为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东莞将充分利用“企莞家”等平台加强企业服务,强化涉企政策精准推送,优化“政策一站享”功能,提高企业对各项惠企政策的知晓率,提升政策享受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