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00:27:02
10月26日,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办公室、瞭望智库联合主办的“民族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负责人、参考消息报社副总编辑刘砺平表示,品牌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创新,则是打造品牌强国的关键。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发挥品牌经济的引领作用,同时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加快创新,提高竞争力,让中国品牌真正走上消费的引领位置,树立自主品牌的消费信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在主题发言中表示,从品牌关注的重心看,1.0时代的品牌,专注的是产品广告和知名度;品牌2.0时代,中国品牌已经由注重广告到注重营销和商业渠道的变革;进入品牌3.0时代,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品牌处在提升阶段,开始注重品牌的满意度和服务诚信等。如今,中国品牌正处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以顾客为中心,呈现品牌结构多元化趋向,未来中国品牌将进入4.0的高端品牌时代。
工信部消费品司食品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张志飞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工信部消费品司将继续深入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丰富食品种类,支持企业在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强创新;强化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引导中小型企业做优做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社会,与此同时疫情也唤起了人们对于健康消费的觉醒,健康消费观念以及健康消费需求加速升级。民族品牌小仙炖鲜炖燕窝董事长、CEO苗树表示,系统性创新是品牌拥有长期生命力的关键动力,为此该企业一直秉承系统性创新理念,通过品类、供应链、研发创新等抓手,实现了中式滋补品的现代化突破,传承传统文化,探寻现代表达,加深与消费者之间的连结。
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则认为,未来我国的消费将持续升级,需要更多真正满足我们消费需求的品牌。
科研是系统性创新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案例研讨环节,专家对民族品牌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员郭慧媛表示,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基础研发,同时要研究消费者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助力民族品牌升级。(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