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搭建开门纳谏汲取民智常态化平台

刘成 2021-10-28 01:06:37

稿件详情

10月25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建言青岛 美美与共”我为青岛发展建言献策工作方案》。《方案》以“建言青岛 美美与共”为主题,搭建一个开门纳谏、汲取民智、凝聚共识的常态化平台,建立起决策咨询的长效机制,面向专家学者、高端智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市民群众,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美美与共’,彰显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激发各行各业建言献策的热情。”青岛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丛培科介绍,“建言青岛”,直接体现方案用意,鼓励不同群体为青岛发展谈想法、提建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言覆盖范围广,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单位),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等专家,协会、商会、学会等各类社会组织,中央、省驻青单位,外国驻青办事机构,各批次赴深圳、上海体悟实训队,市民群众等,皆可参与。“建言,也突出专业性,将选择一批国内外高校专家学者、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知名研究机构和高端民间智库等,合力开展专题调研,共同推出一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成果。”

据悉,《方案》围绕青岛承担的国家使命、“十四五”规划目标等战略性发展目标,设置了扛牢国家使命、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数字青岛建设、推进共同富裕、加快社会发展、平安青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创业发展等10大征集方向。针对这些方向,已经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研究课题,作为建言参考。比如,青岛市政协已经聘任了智库首批专家。“首批智库专家在首次座谈会上就提出了六大类二十三个方面的专业性建议,我们都整理报送给了市委、市政府。”青岛市政协研究室主任谭龙生表示。

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开门问策、问计于民作为研究工作、制定规划的重要工作环节,很多部门、单位在各自领域都开展了决策咨询方面的工作,比如市人大、市政协、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等。

这次“建言青岛”,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现有的建言平台,建立起决策咨询的长效机制,促进信息的共享和集约化利用。同时,开发建设网络征集平台,方便市民通过互联网和手机,随时随地提出对策建议。青岛大学这所以城市命名的高校,将承担起研究开发建言献策网络征集平台的重担。“我们充分考虑市民使用的便捷性、流畅性,同时兼顾后台管理的系统性、时效性,不断调试优化各项功能,希望呈现一个界面简洁、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平台。”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孔伟金说。

“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托青岛市人大理论研究会、人大代表建议直通车、人大代表履职在线、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点这些平台和载体,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人大智库深入调研,积极投入进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主任于玉平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组织动员全市6400多名各级代表和近1000名机关干部参与到“建言”中来。

据悉,今年以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从小切口入手,精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比如,目前青岛市正在开展的“山头公园”整治行动,就是由人大通过调研来推动的。在“建言青岛”过程中,人大的目标也是推出“精品”建言。

“我们梳理了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的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确定了36个重点调研课题,分别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同志牵头,由各牵头部门负责成立课题组并开展研究”。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姜剑超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10月22日,已形成报告初稿的课题有18个,剩下18个课题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