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17:34:10
近年来,深圳市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抓手,全力推动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人际关系的提升和改善,取得明显成效。4月7日正式发布的《深圳市公共文明建设蓝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深圳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得分为92.99分,比2019年提高了7.03分。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庆澜通报深圳公共文明建设情况。
4月7日,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庆澜通报了2020年深圳市公共文明建设情况及2021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及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陈庆澜表示,深圳公共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4组数据中可以体现。其中公共环境的改善包括公共文化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公共卫生环境、社区生活环境、公共安全环境、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校园及周边环境等七个方面,2020年总体得分率为91.31%,比2019年提高4.52%。公共秩序的优化包括窗口单位文明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路口秩序和其他区域交通秩序等四个方面,2020年总体得分率为93.27%,比2019年提高了5.98%。人际交往测评指标包括友善礼让和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他人两个方面,得分率为99.26%。而公益行动包括公益宣传和志愿者服务两个方面,总体得分率为93.35%,比2019年提高了15.35%。
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深圳垃圾分类情况。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介绍说,深圳市正在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和标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努力建设卫生整洁、和谐宜居的美丽深圳。
杨雷介绍,深圳市积极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基本形成分类分流体系,其中在前端,全市约5500小区和城中村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在中段,对各类垃圾实行专车专运;在末端,在全市建成120余处分类处理设施。目前,深圳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远远超出住建部下达的35%的任务指标。深圳市还广泛传播垃圾分类文明,设立“11.8垃圾减量日”,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推行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建成17个市、区两级科普教育馆,招募培训志愿讲师并提供上门授课,将垃圾分类知识100%覆盖幼儿园、中小学。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忠平介绍深圳共享单车管理举措。
共享单车有效满足市民短距离出行需求,在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忠平表示,自2016年10月共享单车进入深圳市以来,企业数量由顶峰时期的10家降为目前的3家,运营车辆由89万辆降到38万辆,日均骑行量约93万人次,周转率约2.4次,注册用户量超2000万人次(含重复注册)。
“共享单车的出现也产生了车辆乱停乱放、局部超规模投放占用公共空间,破旧车辆乱扔等问题。”徐忠平表示,为规范深圳市共享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市民文明使用,深圳采用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智能监管结合的措施多部门协同管理,出台全国首部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地方政策文件,最早组织行业发展进行年度评估,全国第一部专门的法规也即将出台,形成了共管共治体系,为市民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起到了引导作用。接下来,深圳还将快推进立法工作及完善配套管理政策,实施精准定点停放管理,组织车辆更新置换,把这一张城市的名片打造的更文明、更亮丽。
新闻发布会现场。
面对深圳文明风貌中存在的不足,深圳市还确定了2021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3个,分别为以“爱护公物”为规范,实施“共享单车文明共享”行动,以“保护环境”为规范,实施“分类有道、环保健康”行动,以“文明出行”为规范,实施“向不文明交通行为说‘不’”行动,发布包含11项具体治理内容的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将于近期启动集中治理行动。
陈庆澜表示,下一步,深圳市文明办将继续通过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推动各部门有针对性整改,解决公共文明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将持续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宣传引导、主题活动等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建立文明生活方式浓厚氛围;将持续引导市民群众通过“文明深圳随手拍平台”提供不文明行为线索,倾听群众对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呼声期盼要求;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拓视野,创新工作内容和载体,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