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5:55:59
近日,山东青岛市发布《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纳入规划,进一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据了解,青岛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通过开展“会展赛+智库服务”试点工作,出台创新创业有关政策,扎实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把“科创中国”融入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筹办全过程,通过年会平台汇聚科创资源,开展“双招双引”,46个技术、人才项目签约落地青岛;梳理青岛企业百余项重大需求,与服务青岛的17家全国学会服务团密切合作,组织全国学会对接会、企业园区行等,签订会企合作协议13项;深化“一带一路”国际科技交流,导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的国际科技合作资源,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33个,海外创新驿站3个。
青岛市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背后,正是中国科协开展“科创中国”品牌建设,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科技共同体使命任务、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围绕数字经济新趋势寻找切入点、落脚点和突破点,取得的积极成效。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一年,“科创中国”品牌以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工作靶心,按照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布局,以企业提需求、学会送服务、科协搭平台、地方汇资源的工作方式开展技术对接,注重对接后的全程服务,畅通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各环节,帮助科技工作者最大可能、最大程度实现自身价值。百余名院士挂帅,近百家全国学会,近170家地方科协纵横联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组建105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组织3200多名科技工作者为基层提供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团专家下基层、访企业的方式得到地方热烈响应,地方学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管理部门、产业园区与企业等14012个/次社会各领域创新主体与科技服务团和科技专家有效联动,在全链条发力,将科技工作者的服务热情转化为落地成果;为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客观需要,中国科协还围绕地方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4个方面的强烈需求,为科技工作者的新技术新模式对接应用场景,以一项新兴技术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取得良好成效。
2020年,“科创中国”品牌还立足用户视角,统筹线上线下,坚持产品思维,运营“科创中国”平台,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价值链“四链”在地方实现有效协同,为重点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主平台已入驻高水平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等911家,各类活动页面访问量达10.95亿。
数字化平台与现场活动有机结合,突破地域和国境的限制,信息交流更加及时,技术服务更加精准。国际技术交易服务联盟首批认证国内外103家会员单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的37家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加入,在全球范围内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通过“线联线”模式连接知识技术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形成低成本、全天候、全区域、全链条的技术服务与交易协同网络构架,有效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据悉,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将于2021年1月18日举行。本届年会以“让产业插上创新翅膀”为主题,将全面梳理2020年“科创中国”建设成果,凝炼创新模式和工作亮点,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明确2021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举措,推动“科创中国”建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展示新气象、取得新成效,更好地团结汇聚科技工作者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