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 22:15:42
11月21日,“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双循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与畅通双循环、推动经济优化升级等主题展开研讨。本次研讨会由经济日报社、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兰山区委、兰山区人民政府承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表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那么,如何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让新发展格局血脉更畅通?新时代,流通体系将迎来什么样的发展新机遇?会上,专家发表了以下精彩观点。
看点1:临沂,“地摊式农贸市场”蝶变成闻名全国的“物流之都”
山东省临沂市委副书记、兰陵县委书记任刚:
临沂商城历经40余年风雨激荡、五代市场发展变迁,从地摊式农贸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成为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现有专业批发市场123处、商户10万户,经营商品27大类、6万多个品种;拥有物流园区23处,近3000条物流线路辐射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所有港口和口岸,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30%,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
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提升站位、打开视野,下大力做好“现代物流发展”这篇大文章,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临沂商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临沂支撑。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委书记王君师:
在兰山区,26.6平方公里的国际陆港正在建设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共享云仓,打造“一带一路”中转物流重要节点、“一单到底”多式联运服务枢纽、大宗货物进出口集散平台,打造“长在高速公路上的物流园区”和全国最大的公路物流分拨中心、集散中心、接驳甩挂中心。建设“公铁海空”多式联运枢纽,推进济铁物流园建设,对接落地海关监管场站(无水港)和综合保税区B区,扩大“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行规模,成为山东省欧亚班列三个集结中心之一。目前,中通、圆通等顶尖物流企业的苏鲁豫皖区域总部云集兰山国际陆港,300万平方米智能云仓加快布局,引领现代物流加快发展。
今年1-10月份,兰山区实现市场交易额1931亿元、物流总额4173亿元、网络零售额447亿元。
看点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带来新机遇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货运与物流管理处处长余兴源: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基本立足点,经济增长实现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这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组织效率,激发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补齐城乡物流短板,降低末端成本;进一步提升国际货运能力,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
中国正在经历“物流革命”,我们必须把握数字化的浪潮,以用户为中心,把数字化作为新的要素,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新发展。
从中国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无论从物流货运周转量还是基础设施规模,中国都位于世界前列。我们通过国家物流体系建设和全球物流体系建设来推动物流现代化,而物流现代化有多个维度。首先是理念和模式,然后还有供应链、城乡关系等方面。我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物流的领跑者,成为世界最大的物流枢纽和平台。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曾军山:
今年邮政快件量有望超过800亿件,收入达到8600亿元。邮政快递业不仅仅是量收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赋能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效率的提升,拉动作用显著。
我国邮政快递业的基本面长期向好,用邮需求旺盛,人力资源丰富,创新驱动有利,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所以继续发展具有多种优势和条件,仍然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看点3: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夯实“硬基础”,优化“软环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
临沂物流业发展的“着力点”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全方位、多视角的需求捕捉力;二是智能化、网络化的持续创新力;三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品牌影响力;四是供应链、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
区域之间物流交流的不平衡,一直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发展多式联运的主要障碍。大循环、双循环对物流发展的最大影响,在于规模、质量、效率和网络运行平衡。
“十四五”时期,要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战略定位的认识,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思路,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原司长郑文:
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意味着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将更多依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在双循环格局下,外需也将不断扩大,内需和外需的增加迫切需要建立服务双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要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促进物流和其他行业的融合,同时抓好企业创新与经营方式创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王小广: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是振兴实体经济、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效率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当前解决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的紧迫要求,还是建设交通强国、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认识破除流通体制障碍,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不能搞地方、部分的小循环,而要从国家整体上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大循环,大流通。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双循环重构现代流通体系,智慧连接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支撑。
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志伟:
物流企业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成本,中通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这一点,同时通过降低我们企业自身成本方式,把这个成本释放给市场,让我们的消费者能够用最少的钱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让卖东西的厂家多卖一点钱。
连接方式方面,要秉持直接连接的方式,传统的工业品批发市场有多级代理商,成本高、转运装卸有丢失风险,都会产生各种问题。只有直接连接才能体现出成本优势,还有效率优势,有了成本和效率就会有规模,有规模就会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