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长委员: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周琳 2020-05-23 21:03:0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其中,包含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促进人才流动等多项内容。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5月23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突破口之一,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把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完善产权制度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改革目标。

杨成长认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关键要注意三点内容:第一,要突出现代要素的作用。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一般是有形要素,现代要素大多是无形要素,传统要素可能是单独且不可复制的,而现代要素尤其是知识产权性要素,包括技术、数据、管理模式等,都几乎能无限复制。此前,监管部门提出“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都属于新要素,这些新要素具有智能型、科创型、动产型等特点。新要素在目前的科创主导型发展模式尤其是在科创型企业中的作用非常突出。要加快推动这些新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目前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第二,要建立要素市场,需要从要素的确权工作开始思考。比如,要素所有者有多大权利,要素的交易单位和交易方式该如何定价,要素的交易市场怎么监管,要素市场如何开放和布局,等等这些问题都未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推进。又比如,作为新要素的数据,数据的产权怎么界定,是属于数据的原始所有者、数据的收集者,还是数据的运算者,这些数据类要素的确权仍是难题。又如,数据的价值怎么评估,数据的交易单位怎么确定,都需要监管部门反复思考和摸索。

第三,要素市场化改革关键要解决要素服务和功能问题。一家企业要创新,企业家要创业,既需要金融服务,又需要要素市场服务,还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要不断提高要素的配置功能,而要素配置功能要求要素能自由流通、自由交易、自由交换,形成要素充沛的交易市场,即全国要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统一的大市场,这就需要打通区域之间要素的分割状态。通过要素市场配置发挥作用,让要素能流向欠发达地区、中西部省份。为此,要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关键是要创造能让要素导入进欠发达地区的体制机制,营造要素自由流通的大环境。过去,简单的招商引资不足以导入全部优质要素,未来要更加强调市场化要素的流动和导入,强化技术、人才要素、数据等要素导入的力度。

那么,如何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杨成长认为,应以要素的确权、确立交易单位、定价机制、交易方式以及监管和创新能力为前提。一要推动土地要素城乡间流动,促进土地要素区域间合理配置。二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形成高端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在职培训。三要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发挥资本要素在整个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领头作用。四要推动分散的国内技术市场加速整合、相对集中,优化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五要构建相对集中的数据交易市场,统一数据标准和交易规则,促进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