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09:43:20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正在加大。数据显示,2020年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减少,再加上最近几年不断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财源相对过去确实是少了。一方面要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基层的财政确实存在一些压力。
“这次中央出台2万亿的规模比较大的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杨伟民委员说。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杨伟民委员表示,当前基层运转确实有缺口,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资金用于做好基层的“六保”工作。目前,无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上都有需要改进之处。“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这一创新性做法使资金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运用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可以大大提升见效的速度。
“今年已经过去5个月了,所以需要迅速行动起来,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杨伟民委员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财政纪律,加强监督和审计。同时,也要给地方更大的自主权。
杨伟民委员说,中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给地方更大的自主权,根据地方的实际来统筹安排,比如资金到底是给保就业多一点,还是给保市场主体多一点,这样可以更加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会比过去专项转移支付的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