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23:10:41
回应社会痛点和群众需求
俞奶奶今年99岁了,记忆常常断片,72岁的儿子吴先生和爱人照顾她已力不从心。吴先生在上海看了多家养老院后,决定把她送到上海闵行区北桥老年福利院来。他说这里的照护人员耐心、细心,照顾得比家里好得多,还经常有各种活动,母亲在这里过得很开心。
截至2019年初,像俞奶奶母子这样的60岁以上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俞奶奶这样的认知障碍(失智)老年人群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国际经验估算,上海认知障碍老年人约有20万,这是按60岁以上人群4%估算的,80岁以上人群可达11%。
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高强度,为患病老人及其所在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吴先生说,老人如果晚上不肯睡,他就得陪着,第二天早上,自己的血压马上就上去了。像吴先生一样的家庭对专业化、社会化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闵行区北桥老年福利院是上海首家专业认知障碍照护机构,“区级公建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模式”的标杆项目,由闵行区民政局投资建设,华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优先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等级四级以上的闵行区户籍长者入住,养护对象均为认知障碍老人。
据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介绍,《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16〕70号)明确: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照护水平,重点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康复服务。
葛健介绍说,认知障碍与失能虽有重叠,但从预防、干预到照护都有完全不同的路径,给认知障碍老人照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上海虽然在认知障碍照护实践方面已起步,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仍任重道远。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认知障碍老年照护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全力予以推进。
近年来,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程中,上海民政等部门深入社区、深入基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此基础上,上海聚集多方资源,着力建立健全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服务体系。
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上海从2018年起,连续将“改造1000张认知障碍照料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针对认知障碍(失智)老人身心特点和照护需求,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长者照护之家)中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2018年,上海市民政局、财政局出台了《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设置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床位的设置要求、服务要求,以及系列扶持政策。
2019年,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沪府规〔2019〕26号),将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作为26个主要任务之一,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聚焦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发展,着力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干预、机构照护、社会宣教等工作,营造关注、关心、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环境,提升上海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水平,推动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上海还将编制认知障碍照护服务规范。
2018年至2019年,上海全市共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679张,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上海市政府每年改造1000张的实事项目指标。葛健说,“为加快推进这项服务,满足社会需求,2020年,这一实事项目指标翻倍,将改造建设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到2022年,上海将完成8000张标准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的改造。”
北桥老年福利院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改建,2019年5月开始试运营,目前收住85位认知障碍长者。华康健康集团CEO王东峰介绍说,福利院设有7个认知障碍照护单元,按照实事项目要求,通过居家式、小单元的空间布局重构,为认知障碍老年人营造家庭式住养环境,提供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精神支持、社会交往等专业性、针对性、有尊严的服务。
目前,上海已出现了一批像北桥老年福利院这样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障碍照护机构,如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机构和福苑、爱照护等长者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收住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专业机构照护。
“服务环境”“服务模式”是关键
在一个叫“五好家庭”的照护单元里,10余位老人围坐在客厅的桌前,有几位还坐着轮椅,他们在唱歌做游戏,俞奶奶也坐在他们中间,不时玩上一会。吴先生说,在家里的时候没人陪她玩,在这里照护人员对她很好,她能和更多的人交流,看着比在家里开心。
王东峰说,北桥老年福利院为长者提供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等多种房型选择,目前已住满,排队预约入住的人还有很多。北桥老年福利院秉持“延缓病情发展、缓解精神行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照护目标,建立多维度照护需求评估体系,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承认认知障碍长者的价值、人格和独特性,重视长者,弱化病症。
据了解,上海对认知障碍照护机构有明确运营要求。在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服务环境”与“服务模式”是关键两点,相辅相成,需要整合协同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为此,上海要求养老机构在开展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时,既要在硬件上符合基本的设置要求,强调单元式格局,也要在运营上建立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专门服务模式。
上海还针对老年认知障碍照护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部分区和街镇依托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开展认知障碍照护的实践探索;一批专业的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机构业已活跃在社区;在医疗领域加强了对认知障碍的专业诊断和治疗;2019年9月,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启动了上海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共28个街道(镇)被列为试点单位。
试点内容涵盖了老年认知障碍社区服务的全方位、全流程,主要包括:老年认知障碍健康教育;老年认知障碍风险测评;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对老年认知障碍家庭给予支持;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资源链接;建立形成社区支持的长效机制。
通过试点,上海将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涵盖社区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等的全流程服务;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构建全方位的关怀网络;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关怀、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照片说明:老人们围坐在客厅里唱歌做游戏。本报记者 沈则瑾摄
(经济日报记者 沈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