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22:24:14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今日向社会公示了首批6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又被称为中国版“监管沙箱”。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首批6个项目涉及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科技公司等多家机构,主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PI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涵盖数字金融等多个应用场景,旨在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金融便民服务水平、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等。
据介绍,公示的试点项目代表了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先进成果,具有技术先进、场景普适、示范性强等特点。
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平台查阅,这6个应用分别为: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工商银行)、 微捷贷产品(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智令产品(中信银行/中国银联/度小满/携程)、AIBank Inside产品(百信银行)、快审快贷产品(宁波银行)、手机POS创新应用(中国银联/小米数科/京东数科)。
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在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2019年12月23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启动会,会上营业管理部介绍了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下一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信息公开、产品公示、公众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的监管效能评估,并进一步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