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2 21:18:50
6月12日,为期两天的2019丹霞山·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现场交流会在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和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代表等150余人齐聚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实地考察丹霞山科学名山建设和科研科普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和研讨世界地质公园未来的科研科普工作发展。
记者了解到,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自2004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来,丹霞山在全球世界地质公园保护管理能力评估报告中始终保持在优秀等级,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保护地中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近年来,丹霞山在推进丹霞山科学名山建设方面,打造了“中国丹霞进校园”、“丹霞山科普小镇”、“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丹霞山自然学校”等创新科普品牌。
本次现场交流会设有一个主会场和两个分会场,丹霞山科学顾问、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人员和丹霞山科普小镇各科学学堂负责人围绕“多样化的丹霞山科研与科普”、“科普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和“自然学校与研学实践”三个方面对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名山建设和科研科普工作开展进行了全面的汇报与详细的分享。各世界地质公园参会代表就如何着力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建设、资源保护、科普科研工作开展和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交流会还有户外实地考察和科普学堂课程体验活动,参会人员将在丹霞山科学顾问、丹霞山科普导赏员的带领下深入考察丹霞山科考科普场馆、科考科普线路建设和科普产业化探索的实况,亲身体验丹霞山地质地貌、传统手工和农耕劳作等科普科研和研学课程,与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工作从业人员实现零距离对话,了解丹霞山社区公众科普教育工作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举措。
“在不断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我们正确处理科研与活化利用的关系,着力把丹霞山建设为世界闻名的公众教育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韶关市长殷焕明介绍,这里不仅有多样化的科学考察线路,还有23个丰富多彩的科普学堂,每年吸引40余万名公众走进丹霞山参加科普、研学等自然教育活动。
近年来,丹霞山通过创新培育“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奇美天成丹霞山》图书漂流”等科普工作品牌,推动科普工作品牌化、产业化、社会化,强化社区和公众参与度。以科普工作助力公众了解和认知保护地的科学价值,吸引公众走进保护地助力保护和发展,丹霞山在国内外树立起丹霞山科学名山的品牌和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经济日报 记者:庞彩霞 责编:胡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