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争当“长江大保护”排头兵

周雷 2019-05-09 11:02:14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其人口规模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40%,但生态“账户”严重透支,也让长江“病的不轻”。

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长期致力于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生活更美好。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认真践行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企业责任,全力投入这场攻坚战。

中国节能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体平台带动作用和污染治理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协同各方优势力量,以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治理模式为动力,以全产业链处理为重点,着力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性的保护修复,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致力于使母亲河永葆青春活力。

拿手绝活派上用场

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

中国节能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已构建起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健康和节能环保综合服务为主业的4+1产业格局,其主营业务领域与共抓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工作高度吻合。

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工作所需,中国节能充分利用主体平台上的技术研发资源,加大固危险废弃物、重金属治理、黑臭水体、生物多样性、高浓度工业废水等重点难点领域的投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治理长江经济带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排放,彻底解决点源污染,有效降低面源污染。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线流经最长省份,也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节能在此集结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多个项目取得突破。

湖北省黄石市紧邻长江,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作为土壤污染治理先行示范区试点项目,东钢厂区污染场地治理面积近千亩,涉及到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多领域的综合治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东钢厂区将开发成文化产业遗址公园。目前,一期治理项目已经完成,等待验收。”中节能大地公司东钢项目现场执行经理金鑫言语中透着如释重负的轻松。

2018年,他们刚进场时这里土质发黑,水的颜色污浊,重污染区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由于环境恶劣,工作人员进场作业需佩戴专业防护用具。

东钢厂区污染场地治理现场。

面对不同种类的工业污染,中节能大地公司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比如,重金属离子在土壤里移动性很强,如小鱼一样来回游移,就采用独有配方的药剂来固化/稳定化,把它们给固定住;土壤中产生刺鼻气味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则通过热脱附设备的烘烤,将有害气体挥发出来,再通过尾气处理装置,将达标尾气进行排放。

“我们的热脱附设备满负荷每天处理1000吨污染土,污染物处理能力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节能大地公司工程人员表示,因为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做支撑,对数万立方米土壤的修复和大量污水、固废等的收集处理做到了效率高、成本省。接下来,还要把试点探索出的好经验推广到长江沿线其他项目去。

在湖北鄂州城区污水处理厂区,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污泥碳化项目派上大用场。湿漉漉的污泥经过干燥、碳化等工序后,变成了一粒粒细小的炭状物。

鄂州市污泥碳化处理中心污泥日处理量达60吨,单套设备处理能力全国第一。本报记者 周雷摄

2017年8月,该项目由中节能博实公司利用中德财政合作促进贷款(KFW)进行工程建设,污泥日处理量60吨,单套设备处理能力全国第一,亚洲第二。

中节能博实公司总经理助理叶至钗向记者介绍,污泥碳化产品可以用作除臭剂、土壤改良剂、燃料、融雪剂等,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报记者周雷摄

“我们在引进、吸收基础上研发的低耗能连续高速污泥碳化系统工艺技术,为我国污泥处置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中节能博实公司总经理助理叶至钗介绍说,污泥碳化被业界视为替代污泥焚烧的技术方向。以往,这里的污泥被进行填埋处理,占地且渗透液对地下水污染非常严重。通过技术一步到位,污泥处理后不仅减量至10%左右,并且实现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污泥碳化产品可以用作除臭剂、土壤改良剂、燃料、融雪剂等,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从而“变废为宝”。

系统推进示范先行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的系统性出发,统筹谋划,科学施策,协力推进,下好“一盘棋”。

在系统推进的过程,中国节能注重聚焦重点、积累经验、示范先行。近期,中国节能已在长江上中下游,选取毕节、衡阳、咸宁、湖州等城市开展先行先试。

咸宁是长江中游水源涵养地和水资源重要贡献城市,拥有长江岸线128公里,占湖北省的10% ,是武汉上游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中国节能与咸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充分挖掘咸宁市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需求基础上,以咸宁市沿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1+N”规划为引领,为咸宁市策划和梳理了8项具有示范意义的先行先试项目,并按照“总体谋划、快慢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动项目落地。

当前,长江经济带面临着“固废之灾”。数据显示,生态环境部开展的“清废行动2018”共向地方交办1308个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问题111个,涉及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等多个方面。

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局,中国节能旗下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环保”)创新提出了“两园一链”新模式,即一个集约式综合固废治理产业园,3-4个分布式有机固废治理生态园以及一条智慧环境物流链,以基本实现咸宁市固废处理全覆盖。其中,产业园项目选址于崇阳县境内,以垃圾焚烧发电(800吨/日)为核心,协同处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污泥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可实现咸宁市南部三县生活垃圾统一处置。这就破解了单一固废来源项目建设不经济、不集约的问题。

“两园一链”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模式

事实上,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一直存在着“小、散、乱”状况,治理效率低下,部分生态修复工程开工率不足,资金有效使用率不高,缺乏有效的支付模式。有鉴于此,中国节能牵头打造更接地气、更易操作、更加适用的商业模式,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测算数据显示,上述产业园项目可以实现内部设施共享,物质循环,能源梯级利用,比单独建设处理设施节省投资30%以上,节约土地资源50%以上,降低政府财政支出20%-30%。

中国环保有关人士表示,“两园一链”新模式秉承资源化导向、生态化导向、高质高效双导向原则,为长江流域固废处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使城乡固废常态有处理、应急有保证、工程有兜底,可以让长江经济带成为无废区域。

咸宁市境内河湖密布,与长江生态环境系统关联的要素众多,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其目前的环境监测体系难以对各类污染物及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为此,中国节能为咸宁市打造“智慧长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项目。

具体说来,就是通过“眼、脑、指挥舱”三大系统的建设,推进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治理。“眼”即“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结合卫星遥感、无人船、移动应急监测、激光雷达、固定监测点等科技手段,实现生态环境的“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大脑”即智慧环境大数据分析系统,基于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成以生态环境承载力测算和绿色发展评价为核心的环境大数据平台;“指挥舱”即建成政府统一调度、应急指挥、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指挥中心系统。

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炜表示,今年下半年,“智慧长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将在咸宁投入使用。本报记者 周雷摄

据悉,该平台可以专题形式实时监控各生态要素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提供超标报警、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工作报表,主要污染源来源与成因分析,水污染扩散,实时预警预报,公众参与等功能。各污染源企业数据也被收入到平台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描绘企业画像,辅助政府部门精确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以辅助指导产业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基于未来愈加完善与丰富的数据,通过数值分析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网络的自我学习,‘智慧长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会愈发强大。”中节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炜表示,这是中国节能顶层设计、综合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实现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幅度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实现环保的溢出效应,促进绿色发展。

(经济日报 记者:周雷 责编:张苇杭)